如何復育 

 

  福德坑垃圾衛生掩埋場蛻變為環保園區,歷經四年多施工,臺北市環保局已於日前將福德坑垃圾衛生掩埋場,三十多公頃垃圾掩埋面改頭換面為一座具有環保、休憩及教育等多功能園區。

  園區內依地形不同設有不同功能之區域,有太陽廣場、沼氣回收發電廠、櫻花坡、綠軸公園、創作公園、水生植栽區、園野活動區、自然資源景觀區、滑草場,園區內兼具有水土保持需求,並將其防洪沉砂池規劃為景觀人工湖。

 

  

  福德坑垃圾掩埋場長呂登隆表示,當地能復育成功,主要是利用沼氣回收系統,妥善利用垃圾產生的沼氣,不但能供應一旁垃圾焚化爐的用電,還可防止臭味飄散及穩定地層。

  在最表層下方一公尺處,則鋪設透水浪管、碎石層及盲流收集井,匯集垃圾滲出水,並導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,避免流入溪中造成污染。

  他說,由於復育計劃的成功,福德坑是台灣「垃圾變綠金」的典範。如果不說,前往當地遊玩的人們恐怕不會知道,腳下曾經是掩埋了近二千萬噸垃圾的地方。